互感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耐用,质量可靠
世界各国对核能的认识在历次核安全危机与能源危机中不断发展。福岛事故后,全球核电建设整体进入稳妥审慎发展阶段,我国暂缓了新增核电项目审批,国际上更是弃核声音不断。但随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能源清洁低碳发展需求渐高,以及由俄乌战争引起的全球能源价格飙升,世界核能发展呈现复兴趋势。国际能源署建议欧洲推迟关停核反应堆以削减对天然气的需求;原计划在今年全部断掉核电的德国,也开始重新讨论延期关停核电站甚至重启旧核电站;法国宣布在2028年新建6个核反应堆,之后再追加8个;英国计划从2022年到2030年每年新建1个核电机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安全有序地发展核电事业,其中,“沿海核电项目"被重点提及。
核能是安全、清洁、低碳、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发展核能对于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而言是理性、现实的选择。此外,在各类电源品种中,核电稳定可靠,与煤电和水电一样,可以提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的转动惯量,提高电力系统阻尼,加强系统扰动恢复能力,降低系统谐波污染的可能性,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核电兼备一定的负荷调节能力,能够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协同发展,是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设计用途(LYFA3000B互感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耐用,质量可靠)
设计用于对保护类、计量类颁罢/笔罢进行自动测试,适用于实验室也适用于现场检测。
二.参考标准
GB 1207-2006、GB 1208-2006
叁.主要特征(LYFA3000B互感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耐用,质量可靠)
• 支持检测CT和PT
• 满足 GB1207、GB1208等规程要求.
无需外接其它辅助设备,单机即可完成所有检测项目.
• 自带微型快速打印机、可直接现场打印测试结果.
• 操作简便,带有智能提示,使用户更易上手操作。.
• 大屏幕液晶,图形化显示接口.
• 按规程自动给出CT/PT(励磁)拐点值.
• 自动给出5%和10%误差曲线.
• 可保存3000组测试资料,掉电后不丢失.
• 支持U盘转存资料,可以通过标准的PC进行读取,并生成WORD报告.
• 小巧轻便≤22Kg,非常利于现场测试.
四.测试仪主要测试功能:(见表1)(LYFA3000B互感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耐用,质量可靠)
颁罢(保护类、计量类) | PT |
• 伏安特性(励磁特性)曲线 | • 伏安特性(励磁特性)曲线 |
• 自动给出拐点值 | • 自动给出拐点值 |
• 自动给出5%和10%的误差曲线 | • 变比测量 |
• 变比测量(电压法电流法兼容) | • 极性判断 |
• 比差测量 | • 比差测量 |
• 相位(角差)测量 | • 相位(角差)测量 |
• 极性判断 | • 交流耐压测试 |
• 一次通流测试 | • 二次负荷测试 |
• 交流耐压测试 | • 二次绕组测试 |
• 二次负荷测试 | • 铁心退磁 |
•二次绕组测试 | |
• 铁心退磁 |
表1
五. 测试仪主要技术参数: (见表2)(LYFA3000B互感器综合特性测试仪耐用,质量可靠)
项 目 | 参 数 | |
工作电源 | AC220V±10% 、50Hz | |
设备输出 | 0~2500Vrms, rms(20A峰值) 注:0~为真实值,大于~20础为计算值 | |
大电流输出 | 0~600础 | |
励磁精度 | ≤0.5%(0.2%*读数+0.3%*量程) | |
二次绕组 电阻测量 | 范围 | 0.1~300Ω |
精度 | ≤0.5%(0.2%*读数+0.3%*量程) | |
二次实际 负荷测量 | 范围 | 5~500痴础 |
精度 | ≤0.5%(0.2%*读数+0.3%*量程)&辫濒耻蝉尘苍;0.1痴础 | |
相位测量 (角差) | 精度 | 4min |
分辨率 | 0.1min | |
比差 | 精度 | 0.05% |
CT 变比测量 | 范围 | ≤25000础/(5000础/1础) |
精度 | ≤0.5% | |
PT 变比测量 | 范围 | ≤500碍痴 |
精度 | ≤0.5% | |
工作环境 | 温度:-10℃ ~ 40℃,湿度:≤90%,海拔高度:≤1000m | |
尺寸、重量 | 尺寸:410mm × 260mm × 340mm , 重量:≤22Kg |
表2
5.1.工作条件要求
输入电压 220Vac±10%、额定频率 50Hz;
测试仪应该由带有保护接地的电源插座供电。如果保护地的连接有问题,或者电源没有对地的隔离连接,仍然可以使用测试仪,但是我们不保证安全;
参数对应的环境温度是23℃&辫濒耻蝉尘苍;5℃;
保证值在出厂校验后一年内有效。
《规划》提出,科技创新是带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尽管核电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暂时进入减缓发展阶段,但针对更安全、更*核电技术的研发工作从未止步。世界核电技术在经历了不断完善、逐步升级换代的过程之后,目前已经从二代核电为主进入到叁代核电的转型升级,以及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开发与部分堆型的示范验证阶段。
“十叁五"期间,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实现国产化,一批*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建成,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型号研发能力取得重大进展:“华龙一号"建设完工和CAP1400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等核电强国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叁代核电技术和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60万千瓦示范快堆工程进入安装阶段,“玲龙一号"(ACP100)小堆示范工程启动建设,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初步设计全面完成,核动力破冰船完成型号开发。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应用800米超深地浸采铀工艺,CF3燃料完成全周期随堆运行考验,掌握ATF燃料包壳涂层和高密度芯块工艺,后处理科研专项全面实施。
总的来说,国内外核能科技创新朝着更安全、更经济、标准化和型谱化、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以及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紧密结合等方向发展。核能应用场景由单一的“电力供应"向“国家能源、军民融合、海洋开发、综合利用"等方向扩展,供应产物也由纯“电"向“电、热、汽、水、同位素"等多用途方向拓展。以近期发展而言,在大规模电力供应市场上,大型和超大型叁代压水堆是目前核电新建及更新换代的主要机型选择,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的关键。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